「誰搬走我的乳酪」是一隻小老鼠找乳酪的故事,書裡面除了這個小小故事外,還登了許多人的想法,從寫序的人、推薦的人、書裡面聽故事的人,對於這個故事每個人應該都有自己的想法吧!在這個簡單的寓言故事,內容充滿了人生中有關變化寓意深長的真理。這是個有趣且能啟蒙智慧的故事,內容是在描述四個住在迷宮裡的人物,他們竭盡所能地在尋找能滋養他們身心、使他們快樂的「乳酪」的過程。 「變化是會發生的,他們會不斷地把乳酪移走。預期改變的到來,隨時準備好面對乳酪被搬走的事實。觀察變化要常常嗅一嗅乳酪的氣味,如此你才會知道它何時開始漸漸變質,迅速地適應變化。你越早放棄舊乳酪,你就會越快找到新乳酪。改變自己跟著乳酪移動,享受自己的改變品味冒險,並享用新乳酪的美味,隨時準備好迅速地適應改變,並再度享用美味的乳酪,他們仍是會不斷地移走乳酪。」 世事難料,在日常生活中,任何事情並不會就一直維持同一種狀態而一成不變,而是隨時潛藏著變化因子,而變化因子就像顆不定時炸彈,任何時候都會有引爆的危險,所以既然知道平日的任何人事物總會存在著改變,至少有個心理準備,接著平日就會特別去觀察注意,準備好有一天會面對它,至少當有突如其來的變化改變發生時,就不會感到特別驚慌訝異、手足無措、無法應付,很快地就可以調適過來了。 一般人面臨變化之所以無法馬上接受,並適應它,多半是因為恐懼。恐懼就像一片烏雲,攏罩在我們的頭頂上,遮住了陽光,遮住了原本明朗的視野,使我們看不清事實,小矮人猶豫和哈哈就是因為害怕迷路,害怕失敗,害怕後悔,已經為自己先預設立場了,不肯再花更多的時間去找尋去探索新乳酪,所以只能坐以待斃。「其實你所害怕的事情,從來就不會像你想像中的那般嚴重。」替自己的恐懼添加色彩,所以各式各樣的幻想包裹了它,讓這份恐懼更令人害怕。事實上,這些我們自以為悲慘的,結果都是我們假想出來的,也就表示不盡然會發生的事情。換句話說「變化」顧名思義,就是含有無限的可能性,如果它的結果這麼輕易地就被我們預料中,那還能稱之為「變化」嗎?能這麼想的話,「恐懼」或許能慢慢成為好事,因為適度的恐懼是進步的原動力。因為當我們在極度的灰暗恐懼中,會不斷的與光明及黑暗的思緒交戰,就能慢慢的走出它的俘虜,然後清明的陽光便能重返,我們才能掌握環境,而一旦我們從這變化的被動者轉變成主動者,反而會開始檢討過去的錯誤,嘲笑自己的愚昧,並從事情中得到經驗。 當你面對改變,又無法改變週遭環境時,試著轉個彎改變自己,山不轉路轉啊!而當你已經開始改變想法時,行為也會隨之改變的。「你愈早放棄舊乳酪,你就會愈快找到新的乳酪。」在明白恐懼之後,就得跟著改變自己,「提得起,放得下」是面對變化的最高法則。有時候「放下」不代表屈服,而是另一個征服的開始。我們往往在踏出改變的第一步之後,發現事情頓時簡單許多,並不如我們想像中的那般恐怖,心中奔騰澎湃的雜念也能回歸到專一,這時我們會像哈哈一樣,隨著乳酪的方向勇往直前,即使途中仍會繼續面臨疑惑危機,前往未知的未來,但我們已能沉著的面對,因為改變自己不僅僅是念頭的一個轉變,它更誘導我們形成多一點的彈性空間,對這可變化的過程中所帶來的種種現象,能以不同的態度去適應它。 冒險得來的果實可能甜美也不乏酸澀,如同再轉彎之後是否真的就能找到另一份天寬地闊?畢竟,那已不是原來的路了,我們等於須重新展開一段新的旅程,但換個角度想想,我們同樣不是原來的自己了,因為「當你覺得你會發現並享受新的乳酪時,你就會改變你的途徑」換言之,在一邊品味冒險,享受自己改變的同時;一邊我們能隨著改變調整自己的腳步,運用經驗,在變化後的新世界裡和哈哈一樣,尋找開創出自己的一片天地。 其實,一個人是否能成功,全看他對「改變」的態度、想法。因為在人生旅途中,變化是永遠存在的。若無法勇於接受、面對它,也就等於對周遭環境毫無招架之力,那怎麼成功呢?所以面臨改變時,最好的辦法就是用冷靜、客觀的態度面對它,此時才有機會去適應「改變」。一旦擁有適應「改變」的能力,我們的生命將更有韌性,再面臨種種變化也能迎刃而解,不再被恐懼壓倒。而每當我們克服了一次「改變」─我們離目標又近了一步。且記得隨時都要保持著心理準備面對它的到來,平常就該注意小變化的產生,有助適應未來的大變化。 我想,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塊乳酪,但它所代表的意味,是因人而異的。有人說,它代表一個安全感,也有人說它代表著至高無上的榮譽,更有人說他是與新的一個人所發展出的新人際關係。而我呢?我認為他像是我們的生活環境一樣,不管自己要不要改變,環境是一定會改變的。大部分的人都害怕「改變」,因為安全、平穩的日子是人人夢寐以求的,所以不敢邁開新的那一步,甚至更有人說:「我覺得現在就是最好的!」以至於沒有更上一層的發展。改變固然會帶來一些麻煩,但我說有一句話:「品味冒險,並跟著乳酪移動。」沒錯,如果換個角度想,冒險的過程是值得享受、回味的,但是在享受的同時,我們必須觀察四周的動向,以備不時之需。 沒有人喜歡一輩子處於逆境,永遠都悶悶不樂,這樣距離自己的夢想、你的快樂將會漸行漸遠,所以當面臨不同的困難時,不妨重新檢視自己,用另類的方式去開創嶄新的格局,別怕任何挫折,因為你肯嘗試就永遠都不嫌晚,永遠都會有成功的機會。中國人有一句話「山不轉路轉,路不轉人轉,人不轉『心』轉」這句話說的不錯,天不如人意,人如天意。唯有改變自我,應變社會,在經驗中找尋創新的方法,才能成為二十一世紀的「新新人類」喔! 沒有人能保證在生活或工作上不會面臨突如其來的變化。或家中大火,心血財產付之一炬;突然被公司炒魷魚,被調職,大考失利……這些變化令人措手不及,讓你滿面驚愕。那我們究竟應如何適應它並做出即時回應呢?
問題一:看完此書的您,又有什麼詮釋、想法和感想?
=>當環境迫使你必須變化時,不但時機上你已經慢了人家一大截,更糟的是這種變化非你想要的,你更無法接受也無法適應,想必會很痛苦。如果你能事先洞察大環境的變遷,針對這個『變遷』思索自己需要什麼?想要什麼?目標為何?再自我突破改變,這種『變化』非受迫性,是自發性,也有明確的目標及計劃,相信變化後的你必定充滿信心。
問題二:哪一句話對自己受益良多?跟大家一起分享吧!
=>書中第七十六頁「在還沒找到乳酪前,先想像我正在享用那些乳酪,這會幫助我快點找到乳酪!」「人類因有夢想而偉大。」夢想是驅策你前進的力量,樂觀進取的人生才不會流於空洞。曾經要學生寫一篇作文「我的夢想」,有位學生的文中提到:我的夢想是成為神仙,但我不是要施展法術去害人,而是要去幫助那些需要幫助的人,雖然這是一個不可能實現的夢想,但在現實社會中我可以盡一己之力去幫助他人。因此,先不要認為夢想或目標遙不可及,這樣只會令你裹足不前,唯有「築夢踏實」,才能「美夢成真」。另外有一句淺顯意賅,我覺得很實用的話-「飯吃八分飽,事做十分勤。」前者使你健康,後者令你有機會邁向成功。
問題三:如果世界的變化是如此的快速,老師該教學生什麼,學生長大之後才是真正有用呢?
=>舉例來說,現在學生做數學題目時,雖然考的觀念一樣但題型略變化,就無法解題?就如你是要給他魚吃,或教他釣魚的『撇步』呢?所以我覺得教學生「如何獨立思考及培養解決問題的能力」,才能因應變化如此快速的社會;讓學生知道獲得知識的方法,才能知識跟著走,真正有用。
問題四:老師會遇到的「變化」會是什麼?老師心目中的「乳酪」又會是什麼?
=>老師遇到的變化小如:學生,家長等,大至整個教育環境的
改革。而我心中的乳酪「只求我所傳授給學生的知識和方
法,學生能真正受用,對他們有益處,也能獲得家長的普遍
認同」如此而已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